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義務教育質量是什么意思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義務教育質量是什么意思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根據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印發《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的通知(教基〔2021〕3號),義務教育質量的主要內容是:
義務教育質量包括縣域、學校、學生三個層面,三者緊緊圍繞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各有側重、相互銜接、內在統一,構成完整的義務教育質量體系。
(一)縣域義務教育質量。主要包括價值導向、組織領導、教學條件、教師隊伍、均衡發展等五個方面重點內容,旨在促進地方黨委政府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對義務教育工作的領導,履行舉辦義務教育職責,促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二)學校辦學質量。主要包括辦學方向、課程教學、教師發展、學校管理、學生發展等五個方面重點內容,旨在促進學校落實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要求,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充分激發辦學活力,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育人質量。
(三)學生發展質量。主要包括學生品德發展、學業發展、身心發展、審美素養、勞動與社會實踐等五個方面重點內容,旨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評價標準是:
(一)縣域義務教育質量評價
(二)學校辦學質量評價。
主要包括價值導向、組織領導、教學條件、教師隊伍、均衡發展等五個方面重點內容,旨在促進地方黨委政府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對義務教育工作的領導,履行舉辦義務教育職責,促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主要包括辦學方向、課程教學、教師發展、學校管理、學生發展等五個方面重點內容,旨在促進學校落實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要求,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充分激發辦學活力,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育人質量。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由教育部、中組部、中央編辦、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社部等六個部門聯合印發,旨在著力構建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評價指南》提出防止學業負擔過重等考察要點,明確了質量評價的指標體系,主要闡明了評什么、怎么評、誰來評等問題,指出義務教育質量評價包括縣域、學校、學生三個層面,每個層面分別圍繞5個方面提出了12項關鍵指標。
對義務教育質量進行監測是為了確保學生能夠接受到高質量的教育,以便他們能夠獲得成功并為未來做好準備。以下是一些監測義務教育質量的原因:
1. 評估教育成果:監測可以評估學生在各種學科和技能方面的學習成果,以及學校和教師在教育方面的表現。這有助于確定哪些領域需要改進,以便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果。
2. 改進教育質量:監測可以幫助學校和政府了解教育系統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措施改進教育質量,例如提供更好的教育資源、培訓教師、改善教學設施等。
3. 比較教育成果:監測可以使教育工作者、學生和家長了解學生在全國范圍內的表現情況,并與同齡人進行比較。這有助于激勵學生取得更好的成績,同時也有助于評估教育政策的有效性。
4. 促進教育公平:監測可以確保所有學生都能獲得相同的教育資源和機會。這有助于消除教育中的不平等現象,并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夠實現其潛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義務教育質量是什么意思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義務教育質量是什么意思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