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2011版課標的新特點
1.力求穩定,不斷完善。新頒布的2011版《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是在原有課程標準的基礎上作了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使之表達上更為科學規范、合理簡潔,邏輯上也更加嚴密。具體表現為:一方面,微調課標的框架結構、修正課標中個別表述或用詞不當的地方以及完善課程標準各部分內容,細致審定各部分的難易程度是否適當;另一方面,捋順課標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始終兼顧品德形成的兩個重要方面——滿足社會需要和個體發展的需要。
2.與時俱進,適時發展。新版《課程標準》在突出思想品德課程特點的前提下,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合理增加科學發展觀、核心價值觀、公民教育三部分教育內容,注意培養生態文明意識和確立全球化視野,強調情感發展對品德培養的重要性。
3.調整內容,增強法律。新版《課程標準》加強了法律模塊的教學要求,與原課標相法律模塊更加完善。
義務教育分為小學階段和初中階段兩個階段。
小學階段的義務教育年限為6年,小學一年級至小學六年級,初中階段的義務教育為3年,初中七年級至九年級。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將九年的義務教育的兩個階段具體劃分為三個學段,第一學段為小學1至3年級,第二學段為小學4至6年級,第三學段為初中7至9年級。
義務教育就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包括小學階段,初中階段。是我國公民應盡的義務與權利。
幼兒園,高中,大學不屬于義務教育。
義務教育又稱免費教育,是根據憲法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其實質是國家依照法律的規定對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實施的一定年限的強迫教育的制度。義務教育又稱強迫教育和免費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免費性、普及性的基本特點。
1.
小學階段: 以綜合課程為主,小學低年級開設品德與生活、語文、數學、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等課程。 小學中高年級開設品德與社會、語文、數學、科學、外語、綜合實踐活動、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等課程。
2.
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語文、數學、外語、科學(或物理、化學、生物)、歷史與社會(或歷史、地理)、體育與健康、藝術(或音樂、美術)以及綜合實踐活動。
3.
高中階段以分科課程為主,為使學生在普遍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實現有個性的發展,課程標準應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開設必修課的同時,設置豐富多樣的選修課程,開設技術類課程,積極試行學分制管理。
中小學課程設置標準,以下課時為每科周課時量:
小學一、二年級:
品德與生活(2節) 語文(8節) 數學(4節) 體育(4節)藝術【包括音樂、美術】(4節)綜合實踐活動【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3節)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3節)
小學三、四、五、六年級:
品德與社會(2節) 語文【包括作文】(8節) 數學(4節) 科學(2節)體育(3節)藝術【包括音樂、美術】(4節)綜合實踐活動【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2節)
?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