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標準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標準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指在基本均衡發展的認定后,區域教育發展要追求的更高的發展目標,體現在區域內所有學校(小學、教學點、一貫制學校、初級中學、完全中學、特殊教育學校)資源配置的高標準,校際差距縮小,均衡程度達到高水平,同時區域內教育管理、教育教學、學生發展質量方面全面達標高水平,義務教育長期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基本消除。
1.學校圖書資料數量充足、分類比例合理;生均藏書量及教參資料、工具書和報刊各類達到《辦學條件標準》要求;近三年每年圖書更新數量不少于藏書標準的 1%。
2.生均藏書量:不少于 27 冊;報刊種類:12 個班以下的學校不少于 36 種;工具書、教學參考書種類:不少于 120 種。
根據《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各項指標標準如下:
第六條 資源配置評估通過以下7項指標,重點評估縣域義務教育學校在教師、校舍、儀器設備等方面的配置水平,同時評估這些指標的校際均衡情況。具體包括:
(一)每百名學生擁有高于規定學歷教師數:小學、初中分別達到4.2人以上、5.3人以上。
(二)每百名學生擁有縣級以上骨干教師數:小學、初中均達到1人以上。
(三)每百名學生擁有體育、藝術(美術、音樂)專任教師數:小學、初中均達到0.9人以上。
(四)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小學、初中分別達到4.5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
(五)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小學、初中分別達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
(六)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小學、初中分別達到2000元以上、2500元以上。
(七)每百名學生擁有網絡多媒體教室數:小學、初中分別達到2.3間以上、2.4間以上。
每所學校至少6項指標達到上述要求,余項不能低于要求的85%;所有指標校際差異系數,小學均小于或等于0.50,初中均小于或等于0.45。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全面提升教師整體素質,縮小學校、城鄉、區域間教育發展水平的差距,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也就是使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在辦學經費投入、硬件設施、師資調配、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等方面大體處于一個相對均衡的狀態,與義務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和基礎性相適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包括的內容:
①區域之間的均衡發展;
②區域內部學校之間的均衡發展;
③群體之間的均衡發展,目前應當特別關注弱勢群體的教育問題。其最終目標,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資源,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實現教育公平。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標準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標準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