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義務教育的本質特征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義務教育的本質特征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簡述我國小學教育的特點?
(1)小學教育的基礎性
小學教育的基礎性是指對青少年兒童施以全面的素質教育,為他們作為一個合格的公民和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所以,小學教育為提高國民素質奠定基礎;小學教育不是職業教育,也不是培養高層次專業人才的專業教育,它是面向全體青少年兒童實施的普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在此基礎上發展他們的能力,培養高尚的思想品德,使他們具備國民應有的基本素質。小學教育為培養各級各類人才奠定了基礎;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為人才的成長打好全面的基礎。小學教育是青少年兒童一生發展的關鍵期,它為人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2)小學教育的全民性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是面向所有適齡兒童的教育。我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不論性別、民族、種族,都應該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小學教育的義務性,決定了它是每個公民都應該享有的權利,決定了小學教育的全民性。小學教育的全民性也是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共同趨勢。
(3)小學教育的全面性
小學教育應當是全面的,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而不應該為某一方面的發展。我國《義務教育法》規定,義務教育必須使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小學教育的全面性正是《義務教育法》所要求的。
中國義務教育開始于哪一年?
1911年。
舊中國正式提出試辦義務教育是1911年。該年7、 8月,清政府學部派人在北京主持召開中央教育會議,會議議決了《試辦義務教育章程案》等文件。本案明確規定以四年為義務教育期,并提出了試辦義務教育的辦法。
1912年,民國臨時政府教育部頒布了《學校系統令》,即《壬子學制》,也是規定了“初等小學四年,為義務教育”。至此,從清末以來,擬議、醞釀了10余年的義務教育之事,終于被認定。
1937年,民國政府教育部頒布《學齡兒童強迫入學暫行辦法》,這個時期的義務教育概念是強迫教育。1940年4月,民國政府教育部制定《國民教育實施綱飯》,規定國民教育分為義務教育和失學民眾補習兩部分,兩者同時實施。
擴展資料:
中國義務教育的三個基本性質為強制性、公益性、統一性。
1、公益性
所謂公益性,就是明確規定“不收學費、雜費”。公益性和免費性是聯系在一起的如修訂的義務教育第二條規定,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
《義務教育法》規定:凡年滿幾歲的兒童,不分性別、民族、種族,應當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
第四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并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
第十一條
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的兒童,可以推遲到七周歲。
適齡兒童、少年因身體狀況需要延緩入學或者休學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提出申請,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批準。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義務教育的本質特征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義務教育的本質特征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