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根據新課標規劃,從今年9月起,全國九年義務教育學校各年級均會開設“體育與健康”課,占總課時比例10%-11%,超越外語(6%-8%)和理化生、科學(8%-10%),成為小、初階段僅次于語文和數學的第三大主科。與此同時,新課標還明確學校需充分利用課后服務開展體育鍛煉等,發展學生的特長。
《課程標準2022》顯示,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基本運動技能、體能、健康教育、專項運動技能和跨學科主題學習
新課程標準的版本有:人教A版、人家B版、湘教版、北師大版、蘇教版,每個版本的內容編排都不一樣,差別還是很大的,比如人教版A版和人教B版,內容的編排上是差別很大,而人教版和北師大版內容也有比較大的差異,同一個知識點有些地方的解釋也有點不同,所以對于有些家長想要提前給自己孩子預習的話,最后先了解學校用的是什么版本!
強調要在兼顧學科邏輯的情況下更多地關注生活邏輯。什么是生活邏輯?就是學生的成長面臨什么樣的真實的環境,真實的需要是什么。要基于學生成長這一主線,而不是基于學科本身的發展來設計的課程。此時,就要處理好理論和現實的關系問題。
一方面要教給學生更多的間接經驗和知識概念,另一方面也要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做到有所兼顧。
還有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一方面要按照分科的思路組織課程內容,另一方面也要強調課程的綜合,按照生活邏輯將知識組織起來。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案例式解讀: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立足新修訂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標準,對教師理解課程標準新理念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作深刻闡釋。
破解新課程實施中的核心問題,為教師開展教學和研究提供鮮活具體的案例。
針對課程標準中的核心觀點,提煉反映課改理念的焦點問題,展現教學實踐中的典型案例。
理論解讀有深度,案例評析有厚度,觀點描述有寬度。
教育部于2011年公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 科學課程標準》。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于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教育部于2011年公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 科學課程標準》。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于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