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我國的教育課程改革論述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我國的教育課程改革論述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中國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一,三個面向和三個代表為指導,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其特點為他實現了課程功能的轉變。課程密切了課程內容與生活時代的聯系。去確立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現在課程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行為。
我國墓礎教育課程政策的發展歷史 分為三個階段:“國家”模式階段、“ 國家十地 方”模式階段和“國家十地方十學校”模式階段。
(一)“國家”模式階段
此階段的大致時間是從1977年“文革” 結束到1985年,是恢復正常的教育秩序和初步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教育時 期,也可以說是我國實行素質教育的醞釀期 或準備期。
(二)“國家十地方”模式階段
此階段的大致時間是從1985年到1999 年,這個時期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已經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政治體制改革也不 斷走向深入,國家在實行政府機構改革的伺 時,不斷地下放權力,主要到地方層次,學校 層次仍然沒有多少課程權力。
(三)“國家十地方十學校”模式階段
20世紀末、21世紀初,我國不失時機地 抓住歷史機遇,進一步推動課程改革的深化,在“擴大學校自主權”“ 教育松綁”的呼聲下, 我國課程的部分權力進一步由地方下放到學 校,學校(校本)課程的實施就是一個標志。
一、專家引領,更新理念,把握方向,努力探索;
二、體驗培訓,轉變角色,換位思考,總結心得;
三、班子研討,階段調整,深入課堂,及時反饋;
四、創設氛圍,培養名師,提供平臺,促其發展;
五、教師座談,調研反饋,搜集信息,掌握現狀;
六、大膽嘗試,創新發展,推陳出新,自我提升。
1、課程變革目標的厘定
統治階級根據自己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對課程目標進行政治選擇和規定。
最為明顯得是政治運動對變革的影響
2、課程內容的選擇
也是一個政治影響與控制的過程,滲透著統治階級得意是形態
2001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啟動。這場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展開的新的教育革命,改變了教育教學方式,確立了全新的教育管理制度框架,重塑了1700萬教師的教育生活方式,改變了2.8億學生的學習方式,甚至還在以更深的力量改變著國家的未來。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我國的教育課程改革論述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我國的教育課程改革論述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