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學前教育課程的理論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學前教育課程的理論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幼兒理論有:幼兒教育的意義、國外幼兒教育學思想、我國幼兒教育思想、幼兒園教育的目標、幼兒園的任務、幼兒教育的一般原則與特殊原則等。幼兒教育基本理論,在不同歷史階段有不同的代表人物與學派思想。分為古代幼兒教育思想和近代幼兒教育思想。
一、國外著名幼兒教育家理論簡說
縱觀國外幼兒教育發展歷史,幼兒教育理論大致可以分為四個基本階段。十五世紀前的“孕育階段”, 這一階段幼兒教育思想散見于各種著作之中;十五世紀至十八世紀中葉的“萌芽階段”, 這一階段有幾位教育家提出了學前教育的基本觀點;十八世紀后期至二十世紀中葉的“初創階段”,這一階段開始了較為系統的學前教育理論研究;二十世紀后期至今的“新發展階段”,這一階段辨證唯物主義為學前教育研究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鄰近學科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心理學為學前教育提供了科學基礎。
幼兒教育基本理論,在不同歷史階段有不同的代表人物與學派思想。
(一)古代幼兒教育思想。
十五世紀前“孕育階段”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昆體良等。
1、柏拉圖。古希臘的柏拉圖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公共學前教育主張。教育思想有二:第一,強調心靈與體質的和諧發展;第二,重視故事、音樂、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地位。
2、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在世界上第一個提出要進行兒童年齡分期教育。教育思想有三:(1)順應自然,保護健康,以孩子的身體發育為主;(2)5歲前通過游戲進行身體活動,多聽故事,少做學業活動;(3)5歲后適當開始學業活動,主要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昆體良。羅馬的昆體良認為人的教育要從搖籃開始,凸顯了幼兒教育的重要性。
(二)近代幼兒教育思想。
十五世紀至十八世紀中葉“萌芽階段”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夸美紐斯、盧梭等。
一、福祿培爾學前教育理論流派——“幼兒教育之父”
主要觀點包括:
(一)在教育史上第一個承認游戲的教育價值,有系統地把游戲活動列入教育過程
(二)主張改革家庭教育,給缺乏幼兒教育知識的父母提供教育內容和方法的指導,廣泛建立幼兒園,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
(三)為了幫助兒童做好準備,在幼兒園和小學之間必須有一個中間階段,使兒童有時間做好準備,以降低突變性給兒童帶來的沖擊。他設想在幼兒園和小學之間設立一種“中間學校”,幫助兒童實現從感覺、直觀到抽象思維的轉變,他設計一種新的“恩物”來作為中間學校的特殊教學用品。
(四)為了幫助幼兒開展自我活動,福祿培爾為兒童設計了一套由球體、立方體和圓柱體組成的活動玩具,稱為“恩物”,意味上帝的恩賜之物。
(五)作業就是給幼兒設計的各種活動,作業活動是幼兒體力、智力和道德和諧發展的主要方法。作業是恩物的發展。
二、蒙臺梭利學前教育理論流派——“兒童之家創辦者”
主要觀點包括:
(一)蒙臺梭利早年強調遺傳因素對兒童發展的主導作用,晚年傾向于強調環境的主導作用以及有機體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
幼兒教育基本理論,在不同歷史階段有不同的代表人物與學派思想。
(一)古代幼兒教育思想。
十五世紀前“孕育階段”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昆體良等。
1、柏拉圖。古希臘的柏拉圖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公共學前教育主張。教育思想有二:第一,強調心靈與體質的和諧發展;第二,重視故事、音樂、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地位。
2、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在世界上第一個提出要進行兒童年齡分期教育。教育思想有三:(1)順應自然,保護健康,以孩子的身體發育為主;(2)5歲前通過游戲進行身體活動,多聽故事,少做學業活動;(3)5歲后適當開始學業活動,主要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昆體良。羅馬的昆體良認為人的教育要從搖籃開始,凸顯了幼兒教育的重要性。
(二)近代幼兒教育思想。
十五世紀至十八世紀中葉“萌芽階段”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夸美紐斯、盧梭等。
1、夸美紐斯。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紐斯著有《大教學論》及《母育學校》,學前教育理論的基本特征有五:(1)及早教育;(2)范圍廣泛的知識啟蒙教育;(3)重視良好的道德習慣的養成;(4)保護幼兒身體健康;(5)幼兒教育必須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自然規律。
2、盧梭。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著有《愛彌兒》,盧梭學前教育理論的基本特征有三:第一,要了解兒童,適應兒童的天性;第二,5歲前要注意身體健康;第三,5歲后,開始注意兒童的感官訓練,多接觸實際事物,從直接經驗中學習。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學前教育課程的理論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學前教育課程的理論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