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歷史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歷史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歷史(7~9年級)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學生獲得歷史基本知識和技能,初步了解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過程,逐步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增強愛國主義情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理解和尊重其他國家和民族所創造的文明成果;學習和繼承人類的傳統美德,從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曲折歷程中理解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逐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清末受“西學東漸”的影響,維新人士紛紛提出普及義務教育的主張。
如康有為于1898年在《請開學校折》中首次介紹德國和日本的普及義務教育情況;梁啟超通過對日本教育的考察,于1902年發表了《教育政策私議》和《論教育當定宗旨》兩篇專文,呼吁在中國推行普及義務教育。在各方人士探討普及義務教育的同時,清政府于1904年1月頒布了《奏定學堂章程》,將初等小學堂確定為義務教育,這是中國近代由中央政府從教育制度層面第一次在初等小學堂推行5年制的義務教育。
中國沒有全面實施12年義務教育,只有部分縣市實現了。
陜西省神木縣在2008年已經實現十二年免費義務教育(包括高中),2011年實現了從學前到高中的15年免費教育。
云南省昆明市2008年宣布實行十二年義務教育試點,2009年宣布改革失敗,無限期推遲。北京市宣布正在研究十二年義務教育的實施準備。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歷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歷史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