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學前教育課程性質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學前教育課程性質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英盛觀察認為幼兒教育心理學是在幼兒教育學和幼兒心理學基礎上形成的一門學科。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它主要研究幼兒學習的規律與特征以及教師有效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促進幼兒學習與身心的健康發展。
學前教育的特點
1、學前教育的非義務性
幼兒去幼兒園接受教育是自愿的而非強迫接受的,家長完全可以根據孩子和自己的各方面的情況,綜合考慮是否送孩子進托兒所或幼兒園,以及送孩子進哪所幼兒園或托兒所。如今我國仍然是九年義務教育,學前教育不屬于義務教育,因此家長送幼兒去幼兒園不具有強制性,時間安排也相對靈活,所以學前教育的第一個特點是非義務性。
2、學前教育保教結合
學前期是兒童生長發育十分迅速而旺盛的階段,也是身體各種器官、各個系統的機能還沒有發育成熟和完善的時期。因此,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要特別強調保育與教育相結合,一切教育活動都是在保育的前提下進行的。幼兒老師的保教結合,強調保育和教育相結合,保中有教,教中有保,寓教于養,在保育中對幼兒實施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摻雜著保育,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全面的發展。
3、學前教育的啟蒙性
學前教育的性質是公辦為主,扶持合格的民辦幼兒教育。學前教育關系到一個人良好習慣養成和學習品質的形成。所以,學前教育在整個學習階段占據著絕對主導的地位。隨著國家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現在初步規定新建小區必須配備合適的幼兒園,這是標準配置,必須嚴格執行!
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其主要任務是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諸方面,為一代新人具備良好素質做好破蒙啟智、培土奠基工作,為兒童順利地進入小學及其以后的學習做好身體心理的充分準備,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具有絕對的基礎性。
幼兒園課程是從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出發,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和實施并貫穿于幼兒一日生活的課程,這是幼兒園施加教育影響的一種中介,以引導和促進幼兒朝著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的方向發展。那么幼兒園課程的特點有:
1、幼兒園課程的基礎性、啟蒙性:幼兒園課程的對象是3- 6歲的幼兒,3- 6歲的幼兒身心發展迅速、好奇心強、有強烈的求知欲是這個年齡段幼兒的特點,而這些特點也為他們探索世界提供了基本的條件。幼兒園課程承擔著開啟幼兒的心靈與智慧、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的重任。
2、幼兒園課程的全面性、生活性。幼兒園教育要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與特點,這是對幼兒園課程適宜發展性的詮釋。幼兒園課程的任何一個結構要素都受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的制約。
3、幼兒園課程的整合性:幼兒園課程要從幼兒的發展需要和發展特點出發,以幼兒為本。適宜發展并不等于適應發展,并不表示要一味迎合、遷就幼兒現在的身心發展水平。幼兒園的任務是使幼兒逐漸形成良好的社會性和個性品質,促進幼兒更健康、更和諧地發展。適宜與促進本身就意味著適宜發展是“手段”,而促進發展才是目的。
4、幼兒園課程的活動性與直接經驗性:幼兒園課程具有基礎性,也具有非義務性,這是由學前機構教育的非義務性質決定的。它不具有強制性和普遍性,也就是說,幼兒園課程不是所有3~6幼兒都必須學習和完成的“任務”。幼兒園教育的非義務性,使得幼兒園課程具有很大的靈活性。當然,這種靈活性不是隨心所欲的,是以國家有關教育政策為指導,以幼兒身心學習發展規律為依據的,它為教師和課程工作者留出了巨大的創造空間。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學前教育課程性質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學前教育課程性質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