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教師教育課程重構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教師教育課程重構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重構課堂是指課堂從“知識課堂”向“生命課堂”的轉變,是課堂教學價值觀“從單一地傳遞教科書上呈現的現成知識轉為培養能在當代社會中主動、健康發展的一代新人”。
這是一個復雜的艱巨的過程,不僅有課堂觀念的轉變,還有課堂方法的轉變,更有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
重構過程既要進行觀念的更新,理論的批判,更要在改革中探討和創建新的實踐形態。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觀:
一、現代教師角色轉換:
1、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2、教師從課程的忠實執行者轉變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3、教師要從“教書匠”轉變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實踐者。
4、教師要從學校的教師轉變為社區型的開放的教師。
二、教師行為的轉變:
1、在對待師生關系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
2、在對待教學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
課程觀是人們對課程的基本看法。具體來說,課程觀需要回答課程的本質,課程的價值,課程的要素與結構,課程中的地位等基本問題。
課程觀支配著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影響著學生發展的。知識或學術理性主義課程觀,經驗或自我實現課程觀。生活經驗重構或批判課程觀。
2016年頒布的。
隨著《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頒布,課程標準的落實成為一項重要工作。課程標準的解構是落實課程標準的重要環節,包括對課程標準知識和能力要求的解析和重構,是教材編寫的重要基礎。教材是課程標準的具體化材料,是課程標準解構的成果體現,是指導教學的重要材料。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教師教育課程重構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教師教育課程重構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