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教育部2001年6月頒布了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簡作《課改綱要》),作為指導新世紀課程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明確指出,“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應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核心內容”。
教師的培養和培訓是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為此我們認為,應當運用現代認知心理學原理改革教師教學技能培訓的內容與方式,以新的學習論與教學論指導教師的教學實踐,促進教師的教學技能提高,加速教師的專業技能成長。
我們仔細研讀《課改綱要》以及相關的“解讀”,認為當代教育心理學的許多基本觀點與《課改綱要》及其“解讀”的精神吻合。
如《課改綱要》強調“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這與現代教學論中的“目標導教、導學和導測評”的觀點是一致的。
又如,《課改綱要》提出,“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而現代學習論不僅研究學習的一般過程,而且分門別類研究不同類型的學習的特殊過程。
因此,現代學習論可以為《課改綱要》實現教學中結果和過程統一的理想提供理論支持。
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啟動,2000年1月至6月通過申報、評復審,成立了各學科課程標準研制制組。2000年7月至2001年2月,各研制組在專題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課程標準初稿。
3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在9個地區向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專家學者征求意見,對各學科課程標準進一步修改。7月教育部頒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日前涵蓋中小學義務教育18門學科的國家課程標準研制完成,9月1日起進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取得了輝煌成就,基礎教育課程建設也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我國基礎教育總體水平還不高,原有的基礎教育課程已不能完全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為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發〔1999〕9號)和《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1〕21號),教育部決定,大力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啟動,2000年1月至6月通過申報、評審,成立了各學科課程標準研制組。
2000年7月至2001年2月,各研制組在專題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課程標準初稿。3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在9個地區向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專家學者征求意見,對各學科課程標準進一步修改。7月教育部頒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2001年9月開始實施。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