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最早的學前教育機構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最早的學前教育機構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中國在古代(先秦至鴉片戰爭前)是學前家庭教育,一般實施者就是父母。這是由于當時的社會生產力低下,古代缺乏普遍的學校設置和嚴密的學制系統等等方面的原因。
近代的時候(鴉片戰爭至新中國成立)時期,清末“新政”,實行蒙養院制度,蒙養院可謂是中國最早的學前教育機構。民國時期1912年制定的學制系統改成了“蒙養園”,五四運動后成為“幼稚園”。 現代稱為幼兒園了,事實上,幼兒教育一直存在,只是不同的時期,以不同的方式進行。
癸卯學制
1903年,又由張百熙、榮慶、張之洞重訂學堂章程,即《奏定學堂章程》,也叫癸卯學制,于1904年1月頒布執行。該學制包括《奏定初等小學堂章程》、《奏定高等小學堂章程》、《奏定中學堂章程》、《奏定高等學堂章程》、《奏定大學堂章程》以及《奏定蒙養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學制將整個教育過程分為三段七級。第一段為初等教育,規定蒙養院設立在這一階段中。《奏定蒙養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以下簡稱“章程”),是癸卯學制的一部分,是中國第一個學前教育法規。蒙養院對兒童的教育,包含了體育、德育、智育、美育的內容,在教育原則上,提出了應該照顧兒童惰性及心理特點,指出教育要量力適度,還要利用榜樣的教育作用。
壬寅學制(《欽定學堂章程》)
(1)最早提出學前教育但未獨立;
(2)最早規定小學7年為義務教育,但未使用“義務教育”一詞;
(3)最早設置實業和師范教育;
(4)首次(最早)頒布的學制。
這個學制具體規定了各級各類學堂的性質培養目標,入學條件,入學年限,課程設置和相互關系。將教育分 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初等教育,第二階段為中等教育,第三階段為高等教育,全學程共二十年。與高等小學堂平行的有簡易實業學堂;與中學堂平行的有中等實業學堂、師范學堂;與高等學堂平行的有仕學館、高等實業學堂、師范館。
首次提出學前教育的是癸卯學制。
1904年,張之洞、張百熙、榮慶合訂了《奏定學堂章程》,即“癸卯學制”,其中的《奏定:蒙養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學前教育的法規。它將公共幼兒教育的機構定名為蒙養院,保育教導3~7歲的兒童,確定了蒙養院制度。
歷史即將跨入階級社會的門檻, 這時產生了名為“庠”的教育機構。據史籍記 載,庠是虞舜時代的學校名稱,如《三禮義宗》 說“虞氏之學名庠”。但從嚴格意義上講,庠 只能說是學校的雛形,是原始社會養老和實施 兒童公育的機構或場所。
歐文于1816年創辦的幼兒學校,最初出現的幼兒教育機構多由一些慈善家、工業家舉辦,實質上不過的慈善性質的社會福利機構而已,那時的幼兒園叫“性格形成新學園”。 世界上最有影響的幼兒園是由德國的教育家福祿培爾創辦的。1837年,福祿培爾在德國勃蘭登堡大膽招收了一批兒童,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教育學齡前兒童的組織。在這個組織中,福祿培爾既不對孩子們進行單調的操練,更不體罰。孩子們經常被帶到大自然中去,有時他們一起在花園或室內勞動。
他注重培養孩子們的動手勞作技能和集體活動的能力。
在多年的試驗后,福祿培爾提出,這樣的學園應該叫“幼兒園”,從此幼兒園的名稱就被傳播開來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最早的學前教育機構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最早的學前教育機構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