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教育機構和老師哪個良心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教育機構和老師哪個良心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端的是愛心飯,吃的是良心飯,更應該經受自己的良心,做一位有良心的教師。 一個有良心的教師是一個充滿仁愛心的老師。仁愛之心就是要有一顆愛人之心。“教育是根植于愛的”,愛是教育的源泉,愛是照亮教師職業生涯道路,照亮學生心靈的不滅明燈。
馬卡連柯曾說過“愛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它總是在創造奇跡,創造新人。唯有愛,教師才會用伯樂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才會把辛苦的教育工作當作樂趣來從事,它能使教師感受到每一個學生的喜悅和苦惱都敲打他的心,引起他的思考、關懷和擔心。
課外輔導機構老師和學校老師哪個更厲害,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絕對的,也不能以偏概全。
從教師的來源看
公立學校年輕教師都是考進來的,年齡大的基本是師范學校分配的,盡管我們說考試如何如何不如意,但畢竟是考試,具有基本的公信力。但教育培訓機構的教師情況相當復雜,很難一語中的。
從教學水平上看:
學校老師由于任課年級的局限,對備課、上課,把握教材,鉆研教材比較單一,每帶一輪由于知識的創新、教材的更新、考綱的調整,都必須重新鉆研,再說學校老師在上課,批改作業已經感覺時間不夠用,還要擠出很多時間去應付一些雜七雜八的瑣事,真正去鉆研大綱提升教學水平的充電時間少的可憐。而培訓學校老師周一至周五學生在校上課期間都是在備課,做題,出題,總結,因為面對的不同水平的學生所以哪些是基礎,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都了如指掌,必須針對性上課,因為學生是用腳投票的,所以逼著自己去提高。
總的來說,學校教師主陣地在第一線,能夠獲取學生學習狀態、學情第一手資料,所以學校教師實戰經驗比培訓教師豐富,培訓教師如果脫離課堂教學久了,課堂教學反而只是理論,理論要與實踐相結合,才能被廣大教師所接受,才能把好的課堂教學在應用中推廣。培訓教師與學校教師相結合,教育才能做好。
事實上大部分都是補習班老師能力更強!
一個靠提成績才能生存或拿到高薪,成績提高達不到要求,跟家長溝通不到位,家長學生不認可就可能隨時面臨失業風險,你說這樣的高標準下能留存的補習班老師能不厲害嗎?
再看看很多學校老師,現在很多連作業都懶得改!學生考好考不好也不在乎!甚至一些學校,比如七八年級,他們的班級數學平均分才二三十分!
瑪德!家長把孩子交給你們!信任你們!你們這幫只知道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誤人子弟的玩意兒!或者能力低下的玩意兒!可知道你們可是毀掉了一個個家庭的希望啊!你們有罪知道嗎?你們的良心不會痛嗎?
我的觀點是:課外輔導機構的老師不如在校老師。所以我一般不建議家長給孩子報輔導機構,特別是是那種托管幫助輔導作業的,理由如下:
1.教學很專業,教學水平需要時間的歷練,需要在實戰中積累。
我所在的城市,課外輔導機構良莠不齊,辦的好的幾家家,一個是夫妻雙教師辭職辦起來的,一個是重點高中退休教師帶著兒子辦起來的,老板都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教學是一項專業技術,是很專業的事情,而很多輔導機構很難招到真正有教學經驗的專業教師,只有招那些剛畢業的大學生甚至在校生。這些“教師”有的沒有資質,有的沒上過講臺,大部分對課程的知識體系和重難點一無所知,沒有完整帶過一屆學生。您想,這怎么和正規在校教師相比?
2.很多課外輔導機構出發點不對,就是抱著掙錢的目的,管理不規范,不少機構老師甚至沒有教師資格證。
公辦學校辦學,講究“教書育人”,辦學經費由上級劃撥,沒有盈利這一說,出發點就是“辦好人民滿意的學?!?,大多數教師拿著工資干著良心活。
課外輔導機構則不然,它的誕生就是為了掙錢,正規教師招不到?那就招大學生!小學中學那點知識誰還不會啊?等到招生時,虛假宣傳,把師資吹的牛氣的不得了。要出成績?統考前千方百計獲得試卷和答案,裝作自己猜題講部分給學生,結果學生成績突飛猛進,家長樂開花,鈔票使勁掏,還免費做廣告……
3.學生的學習生涯中,教師隊伍還是穩定點比較好。
學生要適應老師的性格和教學方法,這需要時間。穩定的老師與學生之間,會產生默契,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但小型課外輔導機構的師資很難做到穩定:年輕人大多把它當做跳板,一旦有了更好的機會他們就會辭職,機構又得招新人。新人又得重新培養,和學生之間又要重新磨合。往往學生才剛剛適應一位老師,結果人家就跳槽了。
如果真要報課外輔導機構,家長一定要睜大眼睛,多問問其他家長,了解它有沒有資質。否則錢花了事小,孩子的教育和學業耽誤了真是無法彌補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教育機構和老師哪個良心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教育機構和老師哪個良心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