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疫情教育培訓機構復課難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疫情教育培訓機構復課難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線下實體教育公司確實迎來了難關,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首先教育創業者一定要擺正心態。
目前孩子們由于疫情原因,無法到校區上課,但是并不意味著孩子們沒有教育輔導的需求。今年網絡課程快速崛起,線下教育機構為什么不能行動起來,參與其中呢?
但是通過一個階段對線上教育的了解,我們也知道線上教育想要完全取代線下教育也是不可能的,線上、線下教育各有優缺點,相輔相成才是未來的大趨勢,也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盡快認清這個事實。既然線下教育的市場還很廣闊,所以咱們線下機構的校長們也不需要過度擔憂。在無法開業的這段時間,沉下心來,好好摸索一下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相結合的方式,豈不是一個大好時機!
咱們有著經驗、有著團隊,做線上教育難道還比不過那些單槍匹馬的老師嗎?加油
1.肯定要開展網課。用網課固化老客戶?,F在大家都在這么做。
2.一定要現在進行線下課打折促銷,折扣不妨大一些,對老客戶優惠大一些,如果老客戶推薦成功可以再優惠。這樣,一方面,積累一部分現金,這可是子彈,現金流,救命的。另一方面,也增強了客戶黏性。
3.爭取有關政策。注意政府有關減費降稅,只要能貼上邊的盡力爭取。
4.找房東減房租,物業費等。
5.苦練內功,耐心等待春天。
另外,今年有可能沒有暑假或暑假縮短。校外培訓時間估計以晚上和星期天為主了,這可得早做打算。
線下教育的逆襲,在于疫情期間對生源的鞏固,再結合快開學的宣傳,我們也是教育機構,疫情期間,我們所有長期班的學生免費上課,一來是擔心孩子們在疫情期間耽誤學習,把內容忘的差不多,二來是鞏固人心,贏得良好的口碑。
當然還要結合宣傳,宣傳必不可少,但記住最好的宣傳是口口相傳,只有做精做好了,生源自會不招自來。
疫情后教培創業的機會在于傳統要素的進一步拆解、找出可以用科技要素提效賦能的二級要素,重新組成更優組合。
我國教育行業,相對金融、TMT、消費娛樂等行業而言本來就發展滯后,存在很多科技創新、模式創新、介質創新、平臺創新的機會。5G、短視頻、抖音快手等互聯網平臺的進入、可穿戴設備的迭代和降價,都給教育科技注入了新的可用的科技因子。如果沒有疫情,這些創新會遵循進化的規律逐步發生,但疫情打亂了一切的節奏,也重置了所有人對于教育的認知。
大變動出大機遇,社會級的范式躍遷中,所有的一切都有機會被重構,新需求、新場景、新習慣一定會孕育出眾多的新機會,等待創業者去探索和征服。
疫情之后的教培企業,無論是新創業的企業還是經歷生死挑戰之后成功轉型的,都是那些對創新戰略和科技運用有著超前認知,線上和線下能力兼具的新物種。
1、熬到9月開學,你的品牌機構會有市場洗牌紅利。周邊60%的小微機構倒下,用戶和份額自然轉移到你的機構。剛需和容量不變,占據家長心智的品牌機構擁有市場主導權。這是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是市場的基本面。
2、9月之前,針對忠誠度高的老用戶,推出機構求生卡(實際上是課程消費的預充值),可以在機構復課后按五折購課,同時,擁有一件超值大禮(比如小家電等),關鍵是“訴苦求生、博得同情”,激發老用戶的情感共鳴,疫情期間大家都不容易,能幫一把算一把。
在營銷層面,叫“博得同情營銷法”
3、9月之前開辟多元化的線上變現渠道,不要大規模把線下課程遷移到線上,疫情之下,要做減法,只聚焦包裝、打造1-2位名師的爆款課程,在線上推廣、銷售、變現。,“小鵝通”和“知識星球”是最佳的變現平臺APP。
4、9月開學季的營銷戰比疫情更殘酷,品牌機構不能只靠傳統的市場招生模式,比如地推、微信裂變等。我預測,機構的招生比拼會上升到個人IP維度。
4-8月期間,機構負責人要把名師組織起來,加上自己,建立從微信生態到短視頻(抖音)以及小紅書、頭條的自媒體矩陣,李佳奇、羅永浩,都驗證了未來是個人IP的時代。
你的個人IP在家長心智中有多少分量,市場就能占據多大份額。冷靜分析,只有站得高、看得遠、出招快,才能緩稱王。
關注深學邦公眾號,加入全國教育從業者交流群。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疫情教育培訓機構復課難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疫情教育培訓機構復課難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