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教育中的自發性活動書評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教育中的自發性活動書評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我覺得,閱讀和思想應該是兩碼事。思想,應該是一個人的主觀認可的生活主題。它也可理解為是一個人的信仰,它能夠主導你的思維和行為。盡管人的思想不是一層不變的。會發生后天的改變。但,思想是與生俱來的。而最終思想的質量會決定你的一生。
閱讀,自古以來就是被認可和褒揚的好行為,好習慣。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鐘黍。這話是千真萬確的。是公理,是獲取的捷徑。閱讀也許會讓人的思想發生改變。但我覺得說是在閱讀中得到思想是不夠貼切的。閱讀的好處是千言萬語也說不完的。閱讀間接帶來的好處更是非同小可。它不僅是和你的思想緊密相關,它更能改變人生,甚至左右人生。閱讀,是學習的重要途徑。博覽群書,才能獲取你想得到理論基礎。
總之,個人見解:思想的提煉,升級是和閱讀密切相關的。多讀書,讀萬卷書,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受益匪淺的。
讀書時要多思考,要能辯證的思考問題,可結合社會實踐進行論證,也可究各種論點進行推敲印證。通過思考,實踐,印證的結論比較切實可靠,如果仍然不能解惑的,也不必急于一時,可以在以后的學習,生活,工作,實踐中逐漸領悟。“盡信書,不如無書”,學習永遠離不開實踐。
要想通過閱讀獲得思想,首先要閱讀有思想的書,這是前提。沒有思想的書,像網絡的口水文和頭條的干貨文,你看到的是貨不是思想;其次要有讀書人的態度,即抱為學問而學問,為真理而真理的態度,亦即學者的態度。如果你抱著一個官老爺的態度,自以為是,對書中的思想吹毛求疵,如何獲取知識;最后就是讀書的方式。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讀書方法,每本書也有每本書的閱讀方式。你應該根據平時的閱讀習慣,及此書的特殊性質,決定采用哪種讀書方法去把握它,理解它。
讀書,若不是讀死書的話,即是追求真實學問的工作,主要有兩種讀書方法:
(一)邏輯的方法
邏輯方法大都采自數學方法,邏輯方法即是應用數學的方法來研究思想的概念,來理解自然與人生的事實。邏輯方法的目的在能給我們有普遍性、有必然性、有自發性的知識。換言之,邏輯方法要給我們堅實可靠、顛仆不滅、內發而非外鑠的知識。必定要這種知識才夠得上稱為科學知識。
邏輯方法與數學方法一樣,有一個特點,就是只問本性,不問效用如何、目的何在、或結果好壞、滿足個人欲望與否等實用問題。只問理論的由來,不問事實上的由來。
(二)體驗的方法
體驗方法即是用理智的同情去體察外物,去反省自己。要了解一物,須設身處地,用同情的態度去了解之。體驗法最忌有主觀的成見,貴忘懷自我,投入認識的對象之中,而加以深切沉潛的體察。體驗本身即是一種生活,一種精神的生活,因為所謂體驗即是在生活中去體驗,離開生活更無所謂體驗。體驗法即是教人從生活中去用思想。
體驗是一種細密的、深刻的、親切的求知方法。體驗即是“理會”之意。所謂理會即是用理智去心領神會。此種方法,用來體察人生,欣賞藝術,研究精神生活或文化創造,特別適用。宋儒最喜歡用體驗。宋儒的思想可以說皆出于體驗。而朱子尤其善于應用體驗方法以讀書。他所謂“虛心涵泳”、“切己體察”、“深沉潛思”、“優游玩索”皆我此處所謂體驗方法。
邏輯方法是理科生思維模式,常見于西方思想界。體驗方法是文科生思維模式,中國文人習慣于此。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教育中的自發性活動書評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教育中的自發性活動書評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