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內容包括中華各民族的民族問題、民族關系、民族文化知識和科學文化知識; 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目標包括“團結”和“進步”,二者互為倚靠、不可偏廢; 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對象是全體受教育者,而不僅僅是少數民族受教育者。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應當強調國家觀念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而不應僅僅針對某個或某些特定的民族。民族團結教育的核心功能主要表現在“文化”“德化”“教化”三個方面。
民族團結課程不僅走進了教室,而且還將成為高考的必考內容。烏魯木齊“7·5騷亂”事件后,教育領域內這一改革及時有效地滿足了在公民中培養民族團結意識,普及民族歷史知識的迫切需要。
民族問題敏感而復雜。從韶關暴力事件到烏魯木齊騷亂事件,無不反映出民族問題的復雜性和重要性。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在騷亂事件中散布謠言,旨在加劇民族間的誤解和偏見,最終是要在不同信仰、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群之間加深積怨,挑起沖突。
學校民族教育的核心觀點是,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7·5騷亂”事件后,人們反復重復的也是這一點。但走在烏魯木齊街頭,我們深刻體會到,民族和睦相處,社會和諧共融的局面得來不易,要維護穩定大局,不能僅依靠口號和宣傳,要切實培養公民的民族團結意識,讓每一個人成為自覺維護民族團結,抵御分裂反動勢力的理性個體。
當前民族問題的嚴峻形勢和社會發展的客觀現實要求我們解決民族問題要采取謹慎認真的態度,逐步培養公民的民族團結意識,讓每個公民理解國家有關民族問題的政策法規,減少誤解帶來的種種偏見和矛盾。公民需要民族團結意識啟蒙,青少年時代正是啟蒙教育和意識培養的黃金時期。民族團結教育進課堂意義重大,應該被當作一項事關國家安危民族團結的長期戰略任務抓緊抓好。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