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教育活動的核心是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教育活動的核心是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幼兒是語言教育活動的核心
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他們的語言理解能力。傾聽是兒童感知和理解語言的行為表現,是幼兒語言學習和發展不可缺少的一種行為能力。懂得傾聽、樂于傾聽并且善于傾聽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語言的內容、語言的形式和語言運用的方式,掌握與人進行語言交流的技巧
中班教案《螃蟹》適用于中班的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體驗創造和成功帶來的樂趣,學習用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多種圖形畫出螃蟹身體并添加出八條腿等螃蟹其他的基本特征,引發幼兒學習螃蟹的興趣。
杜威的教育思想中,一個重要的觀點:三中心論,他所說的三中心論即兒童中心、經驗中心、活動中心,他認為,學校應該以兒童為中心,使一切活動都圍繞兒童而不是教師,但是杜威所說的兒童中心并不是說教師對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而是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兒童成長;同時教師應該創造條件和機會,引導兒童在活動中學習,習的經驗,幫助兒童進步成長。
由此可見,杜威的這個觀點正好和赫爾巴特的三中心論相反,所以很多學者將杜威的三中心論成為新三中心論,以此來區別二者。
杜威的理論是現代教育理論的代表,他的理論區別于傳統教育中課堂中心、教材中心和教師中心的“舊三中心論”,他提出來學生中心、活動中心和經驗中心的“新三中心論”。
杜威新三中心指的是
約翰·杜威,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心理學家,實用主義的集大成者,也是機能主義心理學和現代教育學的創始人之一。從實用主義經驗論和機能心理學出發,杜威批判了傳統的學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質提出了他的基本觀點,“教育即生活”和“學校即社會”。在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體系中,教學論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
杜威新三中心的具體內容為以現實化、生活化的教學取代傳統的課堂講授,以兒童的親身經驗代替書本知識,以學生主動活動代替教師的主導。他認為教育應該以兒童為中心,尊重兒童的天性,主張"從做中學",認為兒童不從活動而由聽課和讀書所獲得的知識是虛渺的。在教學過程上,杜威依據學生在做中學的認識發展提出了五個階段的過程,分別是困難、問題、假設、驗證和結論,提出了教育無目的論。
1.知識中心課程理論
知識中心課程理論也被稱之為學科中心課程理論,以英國斯賓塞、德國赫爾巴特、美國布魯納為代表,這一理論主張學校課程應以學科的分類為基礎,以學科教學為核心,以掌握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規律和相應的技能為目標。自“二戰”后,這一課程理論主要來源于“要素主義”和“永恒主義”。
2.社會中心課程理論
也可稱之為社會改造主義課程論,以布拉梅爾德、弗萊雷為代表。他認為應該把課程重點放在當代社會的問題、社會的主要功能、學生關心的社會現象,以及社會改造和社會活動計劃等方面。這種理論不太關注學科的知識體系,認為課程應該圍繞當代社會的重大問題來組織,幫助學生在社會方面得到發展。
3.學習者中心課程理論
主要包括經驗主義課程理論和存在主義課程理論。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教育活動的核心是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教育活動的核心是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