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教材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數學教學過程中,普遍認為枯燥無味,需要教師認真挖掘教材,探尋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和知識的來源上,對知識有一個系統地了解,這樣才便于找出來。
在數學的教學中蘊涵著豐富的德育素材,所以我們要善于把握時機,吃透教材,挖掘到掩藏在知識下的哲理,在課堂中有意識地滲透,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那么怎樣才能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呢,我認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借助中國數學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愛祖國,是每個民族的靈魂。愛社會主義祖國,是中國人最基本、也是最崇高的情感。
老師要有親和力,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教師要給學生親善、和藹之感。且莫過于嚴肅,讓學生覺得教師嚴厲,不好接近。交流中捕捉學生的閃光點,表揚和贊賞學生,以便增強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主動性和自信力。
轉化法。就是把數學中的原理和方法,轉化成學生的一般的世界觀和思想方法,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1、主動與學生溝通。溝通產生理解,理解嘗試信任。主動親近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的人格,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了解,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進而建立真誠和諧的師生關系。愛是基礎。
2、尊重老師:尊重老師是建立良好關系的基礎。學生應該尊重老師的人格和職業,遵守學校和班級的規章制度,不做搗亂和干擾教學秩序的行為。
3、互信 互信是良好師生情感關系的基石。學生需要相信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支持,相信老師能夠給予正確的指導和幫助。而老師也需要相信學生的能力和潛力,相信他們有成長和進步的可能性。
4、以討論、協商的方式解決爭端,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不同想法,促進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營造一個輕松、民主的教學氛圍。(4)正確處理師生矛盾 教育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發生矛盾是難免的。
5、師生關系是由師生的認識因素、情感因素和行為因素構成的一個動態系統,其中任何一種因素都會影響師生關系,最終不同程度地影響教學效果。
6、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途徑和方法:教師方面 (1)了解和研究學生。了解和研究學生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了解和研究學生個人、學生的群體關系;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2)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翻開《走進心靈》,書中詳細的事例字字珠璣,敲打我的心;句句真情,激發我工作的熱情。我知道,就因我缺少這種精神,幾年來,在班級工作方面,還是兩手空空,即使有,也是僅有的一點,我深感悲哀。
走進孩子的心靈,成為孩子的朋友,不僅讓孩子感受到他的生活是陽光燦爛,也讓我學到了更多的知識,永葆一顆年輕的心。
作為身處教學一線的自己,不免感嘆三尺講臺的天地太小,希望走出校園象雄鷹一樣在廣闊的天空中翱翔,尤其還會在工作不順心的時候,怨天尤人,哀聲嘆氣,太多的感嘆和埋怨,有事覺得教師生活變得平淡而枯躁。
在《走進心靈》這本書中,共有九個主題,涉及方面從集體論到民主生活。再到向學生學習等等。件件真實感人的事情,一份份教育的真情,一一呈現。
所謂讓快樂走進心靈也就是讓快樂化作永恒,因為對我來說永恒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才是讓心靈感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