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幼兒園有效教育活動的基本特征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幼兒園有效教育活動的基本特征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幼兒園課程是從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出發,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和實施并貫穿于幼兒一日生活之中的經驗,這種經驗是幼兒園施加教育影響的一種中介,以引導和促進幼兒朝著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的方向發展。這一定義既反映了一般課程的基本特征,如目的性、計劃性、結構性等,也反映了幼兒園教育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獨特性意味著某些教育任務和要求(身體保育)是幼兒教育階段所特有的,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是必需的;不可替代性意味著其他任何年齡階段的教育功能、目標、內容及方法都不能直接移植到幼兒園教育上。 幼兒園課程的特點是 (1)幼兒園課程的基礎性、啟蒙性(2)幼兒園課程的全面性、生活性(3)幼兒園課程的整合性(4)幼兒園課程的活動性與直接經驗性(5)幼兒園課程的潛在性。
【小班習慣養成表】
1.能夠自己進餐,專心吃完自己的飯菜
2.學會漱口
3.不亂扔垃圾
4.能夠穿脫簡單的衣服
5.一起游戲時遵守規則,不大喊大叫
6.集體活動時不推、不擠別的小朋友
7.不打人不罵人
8.能夠記住好朋友的名字、老師的姓
9.學會排隊等待
幼兒園課程的基礎性,尤其是它在人一生發展中的奠基地位,事實上與它的啟蒙性是密切相關的.學前兒童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學前教育課程回應兒童的心靈世界,為兒童求知、探索創造條件,刺激、引導他們通過與環境材料、與教師和同伴相互作用,開啟幼兒的智慧和心靈,萌發他們優良的個性品質.
1、幼兒園課程的基礎性、啟蒙性:幼兒園課程的對象是3- 6歲的幼兒,3- 6歲的幼兒身心發展迅速、好奇心強、有強烈的求知欲是這個年齡段幼兒的特點,而這些特點也為他們探索世界提供了基本的條件。幼兒園課程承擔著開啟幼兒的心靈與智慧、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的重任。
2、幼兒園課程的全面性、生活性。幼兒園教育要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與特點,這是對幼兒園課程適宜發展性的詮釋。幼兒園課程的任何一個結構要素都受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的制約。
3、幼兒園課程的整合性:幼兒園課程要從幼兒的發展需要和發展特點出發,以幼兒為本。適宜發展并不等于適應發展,并不表示要一味迎合、遷就幼兒現在的身心發展水平。幼兒園的任務是使幼兒逐漸形成良好的社會性和個性品質,促進幼兒更健康、更和諧地發展。適宜與促進本身就意味著適宜發展是“手段”,而促進發展才是目的。
4、幼兒園課程的活動性與直接經驗性:幼兒園課程具有基礎性,也具有非義務性,這是由學前機構教育的非義務性質決定的。它不具有強制性和普遍性,也就是說,幼兒園課程不是所有3~6幼兒都必須學習和完成的“任務”。幼兒園教育的非義務性,使得幼兒園課程具有很大的靈活性。當然,這種靈活性不是隨心所欲的,是以國家有關教育政策為指導,以幼兒身心學習發展規律為依據的,它為教師和課程工作者留出了巨大的創造空間。
幼兒園教育的特點是基礎性、啟蒙性、全面性、生活性、活動性與直接經驗性。
1、基礎性:
從教育體質的角度看,幼兒園教育是學制的最初環節,是整個學制的基礎。幼兒園課程作為學前教育的載體,直接影響幼兒現時的發展,為幼兒今后甚至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2、啟蒙性:
從人的發展角度看,幼兒正處于人生發展的起始階段,是從懵懂邁開腳步走向社會的開始,因此幼兒課程不尋求傳授知識的高深、系統,只需讓幼兒體驗關于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最淺顯的知識和觀念,幫助幼兒認識她們周圍的世界,開啟幼兒的智慧與心靈,萌發他們優良個性和品質。
3、全面性:
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教育目標的手段,是實現幼兒全面發展的中介,因此,幼兒園課程應以實現幼兒在身體、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和諧發展為目標,要具有全面性。
4、生活性:
幼兒在現實生活中,通過與大量的人、事物相互作用,從而獲得知識、習得態度;體驗情感,形成個性。因此,幼兒園課程必然帶有濃厚的生活特性。課程內容要來自于幼兒生活,課程實施要貫穿于幼兒生活。
5、活動性: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幼兒園有效教育活動的基本特征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幼兒園有效教育活動的基本特征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